少年诸葛亮 限量雕像即将发售

 《少年诸葛亮》雕像

                                                             EURASIA 欧亚集团 荣誉出品                                                                                                http://www.zhugeliangcheng.com/msg.php?id=134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诸葛亮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有很多人却并不知道,诸葛亮的出生地是临沂市的沂南县。
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象一颗耀眼的星辰,划过历史的天空,照耀今古,为我们留下了思想和文化的不尽财富。
《三国志·诸葛亮传》上有这样的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 这里所说的琅琊阳都,地处现在临沂市的沂南县境内。
春秋时期,“齐人迁阳”。秦国灭齐之后,在此建置阳都县。两汉接承秦制,历时四百多年。其辖制范围,《水经注》及一些地方志中均有详细记载,《中国历史地图集》对此也有明确标识,与现在的沂南县区域相比,东西略大一点,南北略小一点,基本相似。
座 落在沂南县孙家黄疃村附近的这段不起眼的石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它便是阳都古城墙的遗迹,至今村中还有大量春秋文化和汉文化的历史遗存。历经岁月的打 磨,偌大的阳都城已变成了良田、果园和现代气息浓郁的村庄,雄伟的城墙已不复存在。如今城墙残迹,横跨南北,断断续续,依稀可见的还有一千五百多米。当时 阳都城之大,可见一斑。
公元181年,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四月,诸葛亮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童年和少年时代。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早期担任梁父尉,后任泰山郡丞,娶妻章氏。在章夫人临产前,诸葛圭从泰山郡星夜兼程赶回了阳都。天将破晓,儿子降生,接生婆请诸葛圭起个名字,诸葛圭看窗外正是黎明时分,东方发亮,于是脱口而出:“就叫诸葛亮吧,取字孔明”。
当时的阳都,良田万顷,水足田肥,山峻泉涌,累世经学的风气相当盛行,这使诸葛亮很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史书这样记载当时私人讲学的盛况:“弟子自远而至,少则数百人,多则万人。”学风之浓厚由此可见。
诸葛亮的母亲章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礼,严于教子。诸葛亮很小她就用心教他学诵功课。她告诉诸葛亮:文字没有产生以前,先有了声音,所以读书背书声音一定要大,读书有声心方明。只有读了背,背了读,举一反三,才能熟记于心。
诸葛亮三岁那年,母亲章氏去世。但诸葛亮小时候养成的大声读书的习惯,一生中都保持了下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时,诸葛亮醒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吟咏:“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既有检验刘备心诚的意思,也是习惯使然,不知其原由的张飞以为诸葛亮单纯地傲慢失礼,多少有些误解。
诸 葛亮从小大声朗读的习惯,不但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同时还造就了他的好口才。即便与人发生冲突,也从不动手,而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同龄的小伙伴 中,没有对手,就连在京师游过学的哥哥诸葛谨也甘拜下风后来他在两敌阵前骂死曹将王允,在东吴舌战群儒,无不体现了他非凡的口才。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知识渊博,明经通史,任过汉室的要职,家族甚为显赫。外有大环境的濡染,内有经学门第熏陶,所有这些,对诸葛亮学业有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因此,诸葛亮三岁便会弹琴,四岁下得一手好棋,五岁就已熟诵《诗经》了。
鲁国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诸葛亮接受最早最多的也便是儒学教育。
诸葛亮一生对刘备的忠,对将士们的义,对长者的礼孝,无不体现出他的儒家风范。刘备东吴迎亲以及诸葛亮江东为周瑜吊孝,更是他创造性地把儒学的礼仪与军事谋略巧妙结合的成功典范。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必少年时就立下终身之志,且勤奋好学,不懈努力。
诸葛亮的私塾老师姓季名帅群,与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是同学,为人忠厚、重仁义、守孝道、懂周礼、通易经,在当地威信很高,诸葛亮对季帅群老师的教授很感兴趣。
季 老师家中喂了一只鸡,一到下午三四点钟,鸡就准时跑到季老师身边等着喂它,这也成了季老师约定俗成的放学时间。诸葛亮还想多听老师讲课,就想了个办法,每 次上学时就从家里拿些米来,偷着把鸡喂了。不久,季老师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不但没有批评诸葛亮,还被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强烈的求知欲望所感动。从此,经 常给诸葛亮加讲课程
诸 葛亮好学,儒学之外,亦多有涉猎。通读《老子》,强记《易经》,喜爱兵法。当年著名军事家孙子也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并留下传世兵书《孙子兵法》,诸葛亮悉 心钻研,品尝其中味道,从中受益匪浅。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也是当地有名的大学问家,曾任阳都县尉,招募兵士,历练军卒,多有兵学藏书。年幼的诸葛亮每每细 究深研,深得叔父的喜爱。他还从幞头道人那里识得“八阵”,反复揣摩。
相传,幞头道人是诸葛亮老家西边山上寺庙的主持,失去母爱的诸葛亮在幞头道人那里找到了许多学习的快乐和慰藉。自幼聪慧的诸葛亮跟从幞头道人学习了一些天文地理知识,也接受了一些道家思想的启蒙。后来诸葛亮能识天文地理奇门遁甲,与幞头道人不无关系。
诸 葛亮的父亲诸葛圭一直在外地做官,为了抚育年幼的子女,只好又娶殷氏为妻。传说殷氏十分漂亮,但为人却很苛刻。由于诸葛亮非常有主见,遇事好争论,殷氏对 他不是很喜欢,母子并不愉快。后来诸葛亮娶黄承彦丑女为妻,有人说就是因为诸葛亮从小对漂亮女人没有好感。当然也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不以貌取人而重视才 能的人。
诸葛亮爱人才而不贪钱财。在他任丞相的数十年中,大力发展蜀国农工商业,却从不公财入私,到头来两袖清风,妻无副服。所以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感慨:“诸葛蜀人爱”。
诸葛亮无论是朝中议事,还是行军打仗,一把羽毛扇从不离手。羽扇轻摇,挡得十万精兵。传说这是因为诸葛亮从小体弱,并患有头疼病。不仅头裹纶巾,而且还要用它来挡风御寒。南迁之后,荆蜀多闷热之气,羽毛扇就更派上了用场。去世之后,羽毛扇作为陪葬品一直陪伴着他。
聪明好学,使得小小年纪的诸葛亮表现出了同龄孩子少有的智慧。他和小伙伴们常常玩耍捉迷藏的游戏,他总能变着花样抓到对手。有些小伙伴不服气,诸葛亮就把他给放了,再藏再抓,如此反复,总能被他抓到,直到对方心服口服为止。这颇有点七擒孟获的味道。
阳 都古城,东临沂河,北去五里是汶河与沂河的交汇处,往南十余里则是蒙河入沂的河口。这些河道水流为诸葛亮和小朋友们提供了玩耍的好场所。那时的沂河,水急 浪高,往来船只不断,场面相当壮观。少年时代的诸葛亮时常登上城头,面向沂河,诵读文章。后来诸葛亮数次指挥水战,皆驾轻就熟,取得大捷,这与他从小在沂 河边长大,精通水性有一定关系。
夏天,经常有麻雀袭扰庄稼,大人就让孩子们在地里看管,但孩子们贪玩,常常把看管的事耽误了。诸葛亮就和小伙伴们想了一招:把草芥扎成草人,插放在田中,用空城计吓唬麻雀。这也是稻草人的由来,后来有人推测说诸葛亮草船借箭也可能是受此启发。
在 《三国演义》里,这个动作几乎成了诸葛亮能掐会算的标志。其实这不过是他小时候被蜜蜂蛰过而致。被蜜蜂蛰过的手指,从此落下病根,时常奇痒难忍。为了止 痒,只好手指不停地搓挠,时间长了,就养成一种习惯。当了蜀国军师的诸葛亮每每遇到问题,就习惯性地掐着手指头思考。后来人不管怎样效仿,也不过是东施效 颦罢了。
诸 葛亮的家院对面,有一孙记木匠铺。相传这个木匠的主人叫孙成,祖上与齐国的管仲是远房亲戚。孙木匠有许多关于管子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讲他如何有才,如 何治理齐国,如何做得丞相。诸葛亮特别崇拜管仲,后来常 “自比管仲、乐毅”。由于他经常到孙木匠家去玩,对木匠工具和木匠工序就有了很多了解。后来他统帅三军,西出祁山,亲自研制了木牛流马,应该说有一定的根 据和基础。三国之后,并没有任何有关木牛流马的实物流传下来,后人也无法知道其中的奥妙和玄机,不过从一些文字记载上,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外观与真牛真 马相去无几。
诸葛亮八岁时,父亲诸葛圭也去世了,生活主要靠叔父诸葛玄照料。适逢董卓之乱,后又有黄巾起义,乱世中的诸葛亮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也使他萌生了安帮治国的远大理想。
公元194年,14岁的诸葛亮被迫离开了家乡,跟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豫章避难。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回来,这不能不说是阳都的一大憾事。
后来,诸葛亮躬耕南阳,“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韬光养麾,静待时机。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问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奏答。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登上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其后,他纵横三国,智战群雄,成就了一代伟业,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历史名相载入了不朽诗册。
他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之计,这些蕴含着丰富兵学思想的光辉战例,至今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其子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实现先帝遗愿,他数次北伐,意图中原,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公元234年,正值盛年的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享年五十四岁,谥号忠武。后世有诗评曰: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虽然他未能匡扶汉室,完成一统大业,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却成为千古绝唱。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世人景仰。
成都武侯祠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建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有对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临沂城中的五贤祠,上刻“孝感天地”,下刻“忠冠古今”。殿内正中塑诸葛亮坐像一尊,其殿前御碑亭内,有乾隆皇帝的诗碑,曰:“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在诸葛亮的家乡沂南县,也专门把诸葛亮的故居保护起来,并在县城建造了诸葛亮公园。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完人,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百姓都把他视为智慧的化身,誉他为“智圣”。是家乡父老的关怀和阳都山水的哺育,给了他无穷的灵气和智慧。
智圣诸葛亮是阳都沂南人的骄傲,是勤劳智慧的沂蒙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张世勤